2007年房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1145506X/2020-1129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06年11月26日 09:05:00
发布机构
房县政府办
文号


房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06年11月26日)

县长 张歌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三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三年。三年来,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战胜了“8·14”特大洪涝灾害,在艰难的时期迈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2006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6.3亿元,年均递增10.1%。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年均递增8.6%。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年均递增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亿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928元,年均递增4.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20元,年均递增5.9%。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扶贫和移民开发成效显著,农村面貌日益改善。2006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94亿元,年均递增7.9%;粮油播种65.8万亩,总产14.7万吨;中药材、山羊、食用菌分别达到10万亩、44万只、1800吨,新发展核桃4.2万亩、烟叶1.2万亩,茶叶达到9000亩;发展市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输出劳务10万人次,创收5亿元。累计化解村级债务4588.8万元;减少不得温饱和低收入人口4.7万人,扶贫搬迁1478户5931人;移民搬迁628户3106人。首批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局良好。

工业经济逐步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催生新企业,加快改制盘活老企业,技改扩能壮大骨干企业,激活了工业经济增量。2006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年均递增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亿元,年均递增15.8%。企业亏损额比2003年下降20.1%。三年建成电站21座、装机1.6万千瓦;引进探矿企业11家,开采企业1家;发展纺织企业4家,新增织布机250台,纺纱规模达到7万锭;完成企业改制100家,盘活存量资产12.5亿元;实施技改25项。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市场建设,拓宽服务领域,繁荣商贸流通。完成了全县旅游运营总体策划,“双野”、温泉等景区开发步入市场化轨道,政府宾馆、桂林宾馆晋升为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野人洞(谷)荣膺国家3A级旅游区。三年接待游客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新增商品房面积8.3万平方米、电信“村村通”用户8600户,新建大型连锁超市4家、农村超市80家、农资放心店105个。预计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9亿元和7亿元。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2000万元,贷款余额700万元。商业保险赔付能力增强。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通过优化环境,拓展领域,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预计2006年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外派海员达82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海员劳务外派基地县。三年招商引进项目308个,到位资金12.2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以项目工作为抓手,加快交通、城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年争取到位国家扶持项目128个、资金5.7亿元。相继实施了三道河治理、武当路配套、建设路和天一路开发、文化广场改建、顺城街改造、供水管网扩容、东槽排水、城网改造等一批城区建设项目,城区面积拓展到12平方公里,荣获省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启动了青峰、门古、军店、化龙、土城、大木等集镇建设工程,全县城镇化水平达29.5%。三年改造国省道103公里、县乡油路211公里、村级水泥路604公里,建成农村五级客运站4个、干线公路候车亭30个。治理小流域19条102平方公里,除险水库32座,新(维)修塘堰1045座、河堤85处78公里、防渗渠357公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3441处。

和谐建设扎实推进。通过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强化公共安全,落实基本国策,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三年新增就业岗位642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8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救助农村特困人口3.3万人次、城镇低保对象2.7万人次,消除茅草屋1020间、农村特困户危房1250间,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社会矛盾逐步化解,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平安房县”创建工作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全市优胜治安责任区。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实施耕地保护57.5万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8600亩,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退耕还林3.5万亩,封山育林达115万亩,兴建“四位一体”沼气池9440口,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质量技术监督力度加大,食品药品管控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民主政治全面进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切实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督办落实。三年办理议案2件,建议、提案821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8.5%。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社会公示、公开听证制度。开通房县公众信息网,财政与编制上网公开。第六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顺利完成。“四五”普法通过验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落实。公布行政许可主体49个、许可事项402项,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7.8万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转变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完成审计项目215项,查处行政违纪案件46件。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科技项目16个,申报国家专利69项,科技贡献率达48%。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提高,三年消除中小学危房5.4万平方米,“两免一补”资助贫困学生5万人次,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位居六县(市)第一。民间文化挖掘整理取得成果,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建成投入使用,第二轮农村初保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9%。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及各类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社区建设、盐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物价、档案、保密、史志、文联、气象、邮政、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再创新业绩。

即将过去的2006年,我们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恢复重建,狠抓落实”的工作主线,统筹兼顾,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在大灾之后保持了较快发展。灾后恢复基本实现,倒房户全部入住新居,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国省道、县乡路、村级路在恢复中提升了等级,水利设施在恢复中完善了功能,水毁耕地在恢复中提高了标准。“十件实事”得到落实,当年实施的城乡社会救助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转址、县一中争创市级示范高中、十房路改造、村级路硬化、园区道路建设、广电和电信“村村通”、农村“一建三改”和安全饮水等项目全部完成;跨年度实施的滨河大道和沿河东路开发、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已按计划正在实施。全县人民高度关注的温泉至城关一级公路工程即将竣工、柳树垭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全县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三里坪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预计全县生产总值比2005年(可比价)增长15.2%,财政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365元、120元,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三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回首三年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成绩的取得,一靠紧扣发展,奋力赶超。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不管发生任何情况,我们始终紧扣发展不放松,排除干扰不分神,善谋发展之策,探索发展之路,凝聚赶超之力,促进了经济提速。二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立足县情,打破条条框框,解除种种束缚,抢抓机遇,创新思维,赢得了发展先机。三靠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我们从转变作风入手,实行“五制”管理,加强全程督办,扑下身子抓落实,激活了发展动力。四靠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我们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凝心聚力干事业,形成了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三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三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三年的成就催人奋进。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县委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房单位热情参与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热情关心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各位老领导,并通过你们向一直关心、支持、参与我县各项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房县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经济先天不足,财政增收空间狭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社会保障能力不够,社会稳定压力较大;投资环境不尽人意,思想解放有待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工作作风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措施

新的五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这一时期,尽管我们将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但从内外环境和发展形势分析,我县经济社会正步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论天时,新的五年,基本与“十一五”规划同步,国家在这一时期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特别是国家关于贫困县、老区县、少数民族县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决策,我们更是直接受益者,发展机遇十分难得;论地利,我县地处“两山一江”黄金旅游线上,正在规划中的襄天高速公路、郧房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神农架机场,将为我们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区位优势日趋凸显;论人和,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全县上下政通人和、群心思进,凝心聚力谋发展、群策群力兴房县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尤为宝贵的是,经过“8·14”特大洪灾的洗礼,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救灾精神,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必须以更加宽阔的发展视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在把握机遇中应对挑战,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

新的五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努力加快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二是着力构建和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总量翻番,工业主体凸现,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平安”的总体目标,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优环境,用活政策,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做大做强县域工业;依托资源,发挥优势,以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为重点,做名做优特色产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促进公平和维护稳定为取向,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30亿元,年均递增13%;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年均递增10.7%;财政收入2亿元,年均递增14.9%;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年均递增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年均递增10.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00元,年均递增5%;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年均递增5.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㈠重手推进工业化

培育工业集群。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根本,必须强化工业地位,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使工业真正成为经济主体、财力支撑、就业载体。到2011年,力争培育3-5个产值超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20个左右产值超千万元、税收过百万元的优势企业,一大批产值过500万元、税收过50万元的小型企业,形成“宝塔”式的工业集群,使全县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

打造优势工业。着力培育水电、矿产、纺织、医药、食品、建材六大工业支柱。到2011年,以三里坪、阴峪河电站为骨干,建成总装机27.7万千瓦的水电工业;以华兴磷化、聚鑫矿业为重点,做大矿产加工业;以恒达纺织、昂欣布业、华球纺织为龙头,壮大纺织工业;以武当动物药业、亳州国粹为主体,发展生物医药工业;以聚达食品、绿源食品、神农饮品为主导,做强食品饮料工业;以进发公司100万吨干发水泥、鑫宝公司3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型建材工业。

建设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四区”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成立园区管委会,落实园区优惠政策,改善园区基础条件,提高园区吸纳能力,广泛吸引县内外业主进园兴业,把园区建成“投资创业的乐园”。本着“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优势项目进城、优秀企业入园,把园区建成“招商引资的窗口”、“工业发展的平台”。到2011年,力争园区面积达到850亩,入园企业20家,实现产值2.5亿元,税收2000万元。

㈡加快建设新农村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巩固提升畜牧、食用菌、中药材三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干果、烟叶、茶叶三个新兴产业,形成主辅互补、长短结合的农业产业格局。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加工增值。整合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输出10万人以上、户均输出1人以上,劳务收入达6亿元。到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亿元,年均递增6%。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新农村建设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扶贫开发、移民安置相结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切实解决高山、二高山地区饮水难、行路难、信号通达难的问题,修建安全饮水工程,硬化村级公路,实施广电、通信“村村通”,不断改善边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部平坝地区以实施节水灌溉、土地治理、病险库加固等项目为重点,完善汪家河、谭家湾等6个万亩灌区配套设施,抓好龙洞口、范家垭等5座中型水库水源建设,加固关门山、郑湾等12座病险库,治理张家沟、榔峪河等12条小流域,维修青峰、大木等乡镇防洪河堤50公里,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力保障。

着力建设文明新村。按照布局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统一的原则,编制好全县的村庄规划,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村庄改建步伐。统筹管好用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类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实施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广泛开展文明农户、文明新村、文明小区、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文明新风。

㈢精心培育特色经济

依托资源兴产业。充分利用木耳、香菇的千年历史品牌,独有的矿泉水资源,独特的黄酒风味,着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耳菇生产向模式优化、品种改良要规模、要质量,走精深加工、工业化生产的路子,到2011年,总产达到5000吨。科学制定矿泉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开展资源评价,进行地质勘测,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合作,提高开发能力,年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成立房县黄酒协会,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黄酒生产企业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加快产业集成,切实解决房县黄酒产业群体散、商品能力小的问题,商品黄酒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五年内,力争三大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

优化工艺出精品。加快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由初级向精深、由作坊向工厂、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耳菇加工从提升包装档次入手,开发速冻保鲜、压缩、腌制、泡制等系列产品;引入现代工艺,利用耳菇提取物深度开发香料、调味品等系列产品,解决现有加工方式单一、产品低级粗放、附加值不高的问题。黄酒加工从统一质量标准入手,继续加大与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成立房县酿造研究中心,传承民间工艺,改进加工方式;推行多家多户生产、一个质量标准的生产模式,开发易拉罐、陶瓷罐、银质容器等高材质、高品位包装,变自产零散销售为进超市、上柜台销售,使初级产品快速成长为市场终端产品。矿泉水从系列产品研发入手,开发锶型、偏硅酸型等微量元素型矿泉水,形成多包装、多口感、多规格的系列产品。

塑造品牌拓市场。加大特色产品的品牌培育力度,以聚达食品公司为龙头,整合“神武山珍”、“龟灵”耳菇商标,集中精力打造“房燕”耳菇品牌。以绿源食品为龙头,整合房县“陵泉黄酒”、“野人泉黄酒”、“神农泉黄酒”商标,努力打造“庐陵王黄酒”品牌。培育“神农架”矿泉水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开拓域外市场,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强化产地保护,完成“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房县黄酒”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工作。力争三大特色产业的拳头产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争创全市知名商标、全省著名商标、全国驰名商标,以优质的产品、知名的品牌抢占国际国内市场。

㈣快速繁荣第三产业

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凸显温泉优势,扩大“野人”影响力,展示“房陵文化圈”魅力,彰显自然生态特色,融入“两山一江”区域旅游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野人探秘、文化品赏、生态观光综合旅游。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打造温泉、野人洞(谷)、西河乐园等极品景区;培育观音洞、烈士陵园、挂榜岩、显圣殿、庐陵王故居、柳树垭和五台山森林公园等极品景点;开发三里坪库区、九道梁特色旅游区;建设杜川、五谷庙旅游新村,兴建一批农家饭庄;开发野人雕塑、《诗经》——尹吉甫集、流放文化典籍等特色旅游纪念品;建设经营规范的旅游购物场所,展销本地旅游商品;推出庐陵王趣事、民俗民歌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建成野人洞(谷)地质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管理。强化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提高吸引力。把房县打造成十堰人理想的休闲度假地、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神秘驿站。力争2011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3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改造重点商业市场,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商务区,提升物流整体水平。整合餐饮服务资源,建设一批具有一定档次的饭店宾馆和会务中心,提高饮食服务与接待能力。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普及乡镇超市和村级链锁店。规范房地产开发,推进市场化经营,完成天一路、三道河沿岸土地开发,健全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金融和保险业,改善金融环境,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邮政、通讯等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咨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养老、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便民利民公共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扩容增量。

㈤继续统筹城乡发展

提升县城品位。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城创建活动。完成县城第三次总规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加强城区土地监管和规划管控,理顺国土、建设、城关镇三方关系。实施城区垃圾处理、供排水扩容、三道河治理工程续建、政府办公区转址、公共文体娱乐设施、物流中心、二环路建设等七大工程,完善城市功能。依托温泉至城关一级公路,建设功能完善、品位较高的城东新城区。继续实施“绿色城区”工程,优化人居环境。到2011年,城区面积拓展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使县城成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旅游城。

加快集镇建设。完成所有乡镇集镇新一轮总规修编。研究制定集镇建设以奖代补政策,以青峰、军店、化龙、门古、大木、土城等区域性中心集镇和榔口、沙河、桥上、窑淮、姚坪、中坝、九道等边贸乡镇为重点,引导和鼓励各乡镇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吸引能人到集镇投资办厂、购房置业,逐步把乡镇集镇建成功能完善、人口集中、商贸繁荣的区域中心。到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6%。

发展乡域经济。乡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域经济的壮大有利于县域经济的总量扩张,有利于促进基层政权的巩固。乡域经济的发展要承接县域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立足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旅游,各具特色。到2011年,力争城郊地区形成纺织和坯布加工产业带,饲草资源丰富地区形成山羊为主的畜牧经济圈,高山、二高山地区形成烟叶、食用菌主产区,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形成水电工业群,生态资源丰富地区形成旅游经济走廊,因地制宜建成一批中药材、干果、茶叶、蔬菜基地。建立健全支持乡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发展业绩突出的乡镇,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实行以奖代扶。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分配体制,调动县乡两个积极性,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实力,提高乡镇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引导城镇社区经济和乡镇村级经济发展,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改善交通条件。实施“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力构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行车方便、物流畅通”的交通环境。做好襄天高速公路和郧房高速公路房县段前期工作,完成温泉至城关一级公路建设,打通柳树垭隧道,新增国省道二级公路56公里,改造县乡油路65公里,硬化村级路1528公里,新修经济断途路148公里,争取修通大木至姚坪公路,硬化青峰至中堰、杜川至安阳公路,新建乡镇五级站11个,开通村级客运线路66条,行政村通客车率达85%,基本实现县域2小时交通经济圈(除九道外)。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落实养护资金,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配套一条,通车一条。

㈥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抓好财政四项改革,建设公共财政,坚持增收节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做好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煞尾工作,加快推进商贸企业改制进程,引导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推进民营化进程。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营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制,基本完成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竞聘制、全员聘用制、人事代理制和绩效挂钩制,把住进人关,实现减人、减事、减支,使财政供养人员稳中有减;巩固机构改革特别是乡镇税改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成果,尽快完善配套措施,促进新体制高效运转。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行殡葬制度改革,建设城区殡仪馆。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努力提高工业出口产品比重,不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人缘优势,积极宣传推介,延伸招商触角,拓展合作领域。转变招商方式,号召全民招商,鼓励以商招商,开展专班招商,实施网上招商,形成新的思商、找商、招商的浓厚氛围。注重捕捉信息,强化跟进服务,提高招商实效。建立项目引进评估机制和项目建设评价机制,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落地率、项目建成率,力保引进一个,成功一个。注重招商质量,集中精力研究自身优势和潜力,重点加强与东南沿海等地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就业容量大、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充分发挥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五年力争招商引进项目100个,到位资金20亿元。

㈦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市以上科技项目40个。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广泛开展送文艺、送科技、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挖掘民间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爱特殊群体,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疾病防治,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力度,扩大覆盖面。发挥农业基层站所的作用,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建立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考核、奖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认真落实基本国策。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力度,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省级优质服务县。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区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排放许可、限期治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农村能源工程,发展沼气用户2万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适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安置就业1.2万人。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民营企业的参保率。积极探索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镇失地农民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着力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努力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就医等困难。实施整村推进,抓好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大搬迁扶贫力度,减少“两类”人口6.5万人。认真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扎实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完善沟通协调和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认真解决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城镇拆迁、企业改制过程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切实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加强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扎实推进“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人防、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三、扎实做好2007年工作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和我县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2007年政府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7.4%;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21.6%;财政收入1.1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净增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8元,净增100元;外贸出口1000万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㈠做大一批工业企业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现有企业的“素质提升工程”,以现有工业为基础,注重引进嫁接,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素质,扩大生产规模。建立骨干企业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按市场办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恒达纺织、昂欣布业、华球纺织、恒隆纱业四大纺织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新增纺纱规模2万锭、织布机150台。扶持华兴磷化实施6000吨五硫化二磷项目。促进金田公司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工艺,实现达标排放,建成年产1000吨水解物和1.5万吨淀粉加工项目。加快星源工贸系列推力杆总成和液压油箱开发扩能。支持聚达食品、森飞食品、神武山珍等外贸出口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精品名牌,扩大市场份额。力争100万吨干法水泥、30万吨水泥粉磨站、3000吨中药饮片、4500吨南瓜加工、2500吨黄酒扩能项目建成投产。2007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累计达到39家。

㈡扩大一批新农村试点

按照县、乡、村三级共建的方式,有步骤地扩大新农村试点范围,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2007年增加5个县级试点村,使试点村达到30个。各乡镇本着“注重实效,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1-2个重点村自主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凡列入试点范围的村,全部制定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村庄建设规划。完善投入机制,以农民投入为主,采取整合项目、政府扶持的办法,加大试点村的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理清试点村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的思路,力求达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按照每户建设一个生态经济庭园、一条通院道路、一个硬化晒场、一套安全饮水设施、一口沼气池和一栋卫生舒适农居的“六个一”标准,净化、美化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积极发展村级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积极推广试点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㈢抓好一批骨干项目

切实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包项目,集中力量抓好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服务工作,定专班、定专人、定时限,一抓到底。力争开工一批项目,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森林重点火险综合治理、中医院住院部扩建、神农峡自然保护区5000户以电代燃、刘家河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三里坪、百户沟电站等水电项目,柳树垭隧道、杜阳路改线、305省道路面整治工程等交通项目,三道河与沿河东路房地产开发、青峰镇滨河公园、大木厂镇河道治理与污水处理工程等城镇项目。竣工一批项目,建成温泉至城关一级公路,确保柳园铺、阴峪河二级等20座电站投产,积极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煞尾工作。争取一批项目,2007年,争取项目67个,到位资金3亿元。

㈣完善一批旅游设施

编制“双野”景区、温泉度假区建设性详规,完成“双野”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力争建成省级地质公园;温泉度假区开工建设,力争部分设施投入运营。争创观音洞国家3A级旅游区,完善西河、三道河游乐设施。围绕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建成“双野”游客接待中心、尧治河明珠大酒店等高档旅游饭店,引导开发一批特色农家饭庄。提升“双野”景区道路标准。自主研发1—2个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鼓励创办旅游娱乐公司,精心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继续办好“三月三”庙会,积极筹划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接待内容,提升整体接待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00万元。

㈤引进一批投资业主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承接江浙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纺纱和织布业主;围绕矿泉水、土特产资源,引进一批食品加工业主;围绕磷矿、铁矿、铅锌矿、锰矿等资源,引进一批矿产开发业主;围绕旅游资源,引进一批旅游开发、旅游服务业主;围绕西河、三道河环境优势和土地资源,引进一批房地产投资业主;围绕物流中心、购物超市建设,引进一批商贸流通业主。力争实现青峰啤酒厂整体出售、麦克制药引资合作、天森食品招商重组、绿源黄酒和矿泉水改造扩能。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落实优惠政策,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确保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力争全年招商引进项目25个,协议资金5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

㈥实施一批民心工程

1、新增就业岗位2200个,安置就业2200人,社会保险扩面新增5000人,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已改制、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万人,农村特困人口救助2.2万人;3、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贫困学生书费;4、对城镇低保对象、特困优抚对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实施大病医疗救助;5、免费对新生婴儿实行计划免疫;6、减少“极端贫困”和“低收入”人口1.6万人,完成扶贫搬迁450户1800人,消除600户农村特困户危房,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7、解决150个自然村(20户以上)群众看电视难问题,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3%以上;8、免除牲猪防疫费,实现全县畜禽防疫费全免;9、硬化村级路250公里;10、实施二环路建设、三道河治理续建、神农路配套改造工程。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为民执政。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波及48万人民,不是小事;衣食住行、就医就业牵扯10万个家庭,都是大事。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把群众安危、百姓冷暖挂在心上;恪守为民之责,把主要精力、工作重心转向基层;多办利民之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思想贴近群众,感情融入群众,反对脱离群众,力戒高高在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真抓实干、少开会发文,多解决问题、少检查评比,多落实工作、少纸上谈兵,以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依法行政。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诚信执政。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制观念,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认真执行县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切实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为,加大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促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全面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不断提高公务人员法律素质,增强应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化解社会矛盾、解决遗留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科学施政。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涉及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的公益性事业,坚持问计于民,集中民智,实行社会征集、社会公示、公开听证,不拍脑袋决策,不一个人说了算,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政府决策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把实施的各个环节置于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推进体制创新,讲究科学管理,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驾驭工作全局,不断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勤廉从政。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上,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做到今天能办的事今天办好,今年能办的事决不拖到明年。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全年发展任务和重点工作逐一量化分解,形成县乡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无缝隙连接和环环相扣的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的问题。改进绩效考评机制,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实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确保政令畅通,确保目标实现。全面落实廉政准则,抓好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下重手惩治腐败,塑造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形象。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知晓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对重大投资项目、政府采购以及国有资产重组等政务活动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等敏感性事务,做到阳光操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人民的期望,不容我们丝毫懈怠;肩负的责任,鞭策我们奋发进取。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锐意创新,乘势而上,为实现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开创房县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