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房县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01145506X/2024-22676
文件类型
通知
发文单位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房政办发〔2024〕2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25日 15:27:31
效力状态
有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直各相关单位:

《房县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4年3月7日    

房县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

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3〕1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十政办发〔2023〕49号)精神,大力推进新时代全县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十堰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聚集“四个面向”,坚持大科普理念,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进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加快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提供科学文化软实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县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4%,科普投入稳步提高,科普设施更加完善,科普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不同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改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大幅提高,科普服务房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支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作用更加显著。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科普工作力量

1.注重发挥科普社会力量作用。发挥科协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牵头部门职责,提供科普决策咨询服务。鼓励有关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充分挖掘行业科普资源,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2.强化企事业单位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发挥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的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健康科普宣传,开展科普服务工作。全县“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强科普与科研的结合,为开展科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鼓励支持企业将科普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科普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研讨、实践等科普活动,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3.加大媒体科普宣传力度。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要增加科普内容,丰富科普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全媒体科普传播体系。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兴媒体要强化科普责任意识,加强科学性审核,合力开展科普宣传。乡镇村要发挥广播站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4.充分汇聚科技工作者力量。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参与和支特科普事业,注重提升科普能力,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工作。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表率。

5.引导公民自觉提升科学素质。继续加大“科普中国”“大美科普”应用软件注册力度,引导广大公民利用各类平台获取科普知识,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主动学习、掌握、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质和文明素养,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形成全社会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体系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落实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把科普工作纳入全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实施。统筹日常科普和应急科普,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2.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制度体系。发挥全县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拟定工作规划、政策措施和年度重点任务,强化部门合作,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全县“一盘棋”的科普工作格局。

3.加强科普工作机制体系建设。健全科普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深入推进全县科普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推进健康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应急科普工作,制定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措施,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1.打造“房县科普”品牌。依托“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结合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水日等国际纪念日,以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科普活动。对特色科普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推出水文地质科普、生态农业科普、传统文化科普等特色科普旅游研学线路。

2.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和省科普教育基地。推动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场馆、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实验室、研发中心、生产车间等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促进优质社会化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构建现代化科技馆体系,加快县科技馆建设升级,充分利用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提升科技馆科普展教主阵地作用。

3.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科普培训体系,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聚合政府、学界、业界专家力量,组建“小核心 大外围”跨部门、全领域的专兼职科普专家库,推进科普智库建设。动员教师、医护工作者、企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广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4.探索科普传播新形式。重视发展科普讲解、科学演示、科学脱口秀、科普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渠道,探索兼具科学“内核”和趣味“外壳”的科普传播形式,提升科普工作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信工具等,打造即时、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

5.加强科普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参加科普展教、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加强科普交流和科技合作。通过“襄十随神”城市群科技创新联盟、科技馆联盟和科普科创联盟,加强对接交流和区域协作,促进跨区域技术创新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普交流合作。

(四)进一步加大科普创新工作力度

1.推进科普与教育深度融合。用好科普资源助推教育“双减”工作,以科普资源、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为路径,形成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新格局。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支持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启蒙和拓展教育,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2.优化基层科普服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文化大礼堂、青少年宫等作用,开展经常性群众科普活动。依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技能大赛等阵地,实施产业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技能人才科普活动,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在老年人群中广泛普及卫生健康、安全应急等知识技能,开展银龄科普行动。

3.加强应急科普联动。加强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媒体等协调联动,统筹自然灾害、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应急避难、食品安全等科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响应和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活动,推进面向大众的应急演练、防灾减灾、消防急救等科普工作,提升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4.强化重点领域科普供给。加强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等领域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认知水平。加强国防安全、健康生活、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专业领域优质科普服务供给,提升公众应用科学知识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

5.聚焦关键地区科普提升。围绕农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展教、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将科普资源平台重点向农村倾斜下沉,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科技志愿服务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扎实落实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志愿者制度,引导优势科普要素向农村流动,服务强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6.打造新媒体科普品牌。拓展科普传播的渠道和平台,用好网络、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兴媒体流量优势,提升科普宣传的覆盖面、时效性和吸引力。培养网络科普队伍,吸纳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科普事业的网红加入科普志愿队伍,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拍摄制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房县地方特色的科普视频,宣传推介房县,提升科学素质,弘扬正能量。

(五)进一步营造浓厚科普社会氛围

1.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优秀品质,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组织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评选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争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推动科研诚信、科技伦理治理和作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2.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增强科普领域风险防控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规范行业自律行为。净化网络科普生态,批驳伪科学和谣言信息。

3.着力塑造时代科普新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聚焦健康民生、公共安全、绿色发展等公众关注热点,开展主题鲜明的特色科普宣传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深化重点人群科学普及工作,推进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公职人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树立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激励措施。县政府适时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推荐参与省级、市级评选表彰。完善科普工作者评价体系,在表彰奖励、人才计划实施中予以支持。鼓励相关单位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骋、业绩考核的依据。

(二)落实经费保障。县财政要保障科普工作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支持各部门各乡镇每季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3场。

(三)加强评估监测。做好科普调查统计、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等基础性工作,加强监测,梳理和分析科普重点任务推进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作出相应政策调整。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评估工作,完成公民科学素质比率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