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强,新时代、新科技、新理念赋予了市场监管部门新使命。我们的监管服务理念要从“如何当好服务市场经济的店小二”转变为“如何高效率当好服务市场经济的金牌店小二”,好马配好鞍,要当上名副其实的“金牌店小二”,除了市场监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外,还要充分运用好科技红利,把握信息化时代的风口,逐步掌握智慧监管手段,将其作为提升市场监管与服务手段的信号灯、风向标。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案,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筹备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永鸣为组长的智慧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市场监管局综合规划股,出台了《房县市场监管局推进智慧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节点,厘清任务,压实责任。
(二)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全局推进智慧监管动员大会,强调推进智慧监管工作的必要性,统一思想,提振信心,营造人人参与的干事氛围。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监管对象、社会群众关于智慧监管的意见建议,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厘清头绪,拓宽思路,精准实施,确保房县智慧监管工作开好局、起稳步。
(三)建立完善制度。建立考核制度,将智慧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压实各股室、所队责任,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工作计划完成工作。
(四)配套硬件设施。各股室、所队设智慧监管负责人和操作员各1名,同时于今年7月采购平板电脑共60台,配发给各股室、所队智慧监管平台操作员,有效缓解了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推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系统运用。县局向上争取省、市层面对我局相关监管人员开展“湖北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应用全覆盖培训,熟练掌握系统功能和使用技能。向下组织各相关股室、各监管所结合岗位大练兵,开展场景化、实战化培训,运用智慧化监管理念实行交叉检查,在实际运用中营造“人人会用,人人能用,人人想用”的智慧监管氛围。今年来共开展智慧监管线下集中大培训1次,线上培训5次,培训对象以各股室、所队操作员为主,兼顾覆盖全系统干部职工。
(二)厘清监管数据。依托“湖北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专项监管任务,并根据需求发起本级的监管任务。以食品、餐饮计划任务为主的监管任务按照片区(监管网格)分配到人,量化到片;无计划任务的产品质量监管和特种设备监管等制定每周需完成的具体任务指标,逐步推进,打牢智慧监管底层基础,为智慧决策提供数据服务。
(三)压实主体责任。分类梳理食品、重要工业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特种设备使用主体的法定责任,列出责任清单,让相关主体知责明责尽责守责。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相关主体运用“湖北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在平台上完成安全管理、风险评价、隐患自查、年度培训等工作。
(四)精准运用结果。加强数据信息归集,通过大数据智慧分析警示监管风险,将智慧监管数据与实际监管需求进行比对,分析误差,及时反馈,不断优化,让智慧监管更好的解决基层实际监管的痛点、难点、堵点。
三、工作成效
(一)实现监管可视化。统筹推进“一个平台、三个终端”建设。“一个平台”即运用发挥“湖北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功能,在重点领域实施智慧监管,“三个终端”即充分运用企业端、监管端、公众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社会监督责任,对民生保供、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市场管理、大数据等方面进行信息探索实现远程可监控,监管人员运用平台“在线检查”功能,按照管辖区域的查看权限,在平台上查看实时监控视频,对后厨、生产车间内违规行为实时监督、识别、预警、抓拍、处置,推动企业有效落实自查自检、人员培训、进货查验等主体责任。(二)实现执法靶向化。围绕监管事项清单,利用监管数据对重点监管领域进行分析研判,实现监管人员巡查检查信息、行业监管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即时统计和调取,提升监督检查效率。加强数据信息归集,通过大数据智慧分析警示监管风险。对主体责任履责较好、信用较高、风险较低的,实行远程监管,降低“双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频次,从“人海”监管全面转向智慧监管。依托动态数据检测,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预判安全风险,精准锁定监管目标,科学制定监管任务,实现靶向监管。(三)实现社会共治化。指导相关市场主体运用“湖北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在平台上完成安全管理、风险评价、隐患自查、年度培训等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户外广告、监管宣传等方式向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推广“湖北智慧市场监管”企业端和公众端,加快市场主体、监管部门、社会群众的三方参与度,加快推进建成业务协同、数据联动、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一张网”。推动形成主体自律、监管智能、监督有力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